海西州规模以上企业已开工94户
开复工率达到58%
(记者 樊永涛)2月19日,记者从海西州人民政府获悉,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海西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截至目前该州163户规上企业已有94户正常复工生产,23户企业可在2月底复工复产,石油、天然气、纯碱、钾肥等87户核心领域企业均保持正常稳步生产,开复工率达到58%。纳入第一批省级名单的10个重大项目,按原计划4月底开复工建设。
据了解,海西州从强化领导组织保障、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强化企业用工保障三方面服务企业稳产复工。抽调102名党员干部、成立34支由县级领导带队的疫情防控工作组进驻企业,指导协调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及时制定印发《海西州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企业稳产复工的政策措施》,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逐一摸排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协调要素保障单位对企业用气、用电、用油实行“先用后缴”“欠费不停供”等支持措施,安排州属国有担保企业对复工复产企业提供2个月的欠费担保,由该州属国有担保企业提供无偿贷款担保,协调州内金融部门全力争取信贷资源,累计为8家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上下游产业产品对接,以工业企业同配套的原辅材料产品为切入点,采购清单优先考虑州内产品,全面畅通产业生产链条,截至目前,共完成122户企业的对接,实现对接金额8.6亿元。在组织好企业外地用工人员安全返岗的同时,推行社保部门疫情期间社保业务“不见面”经办服务,并多种渠道广泛引导本地劳动力补岗就业。组织格尔木炼油厂与成品油销售企业、各加油站点加强产销对接,最大限度拓展成品油销售渠道,激活炼油厂产能。
此外,海西州制定印发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开复工工作方案》和《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业工作方案》,明确围绕“防、查、隔、限、戴、消”六个环节做好疫情防控,全面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以“十个必须到位”举措抓好复工复产,确保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的前提下稳产复工。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做好企地联动,简化企业复工审批、报备流程,确保疫情防控认识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物资储备到位、防控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坚持关口前移,提前掌握返岗人员健康状况和返程信息,分批有序组织省内员工集中返岗,并在西宁火车站设立临时接待站,帮助返程人员做好返州事宜。据统计,目前该州企业现有在岗26062人,近期返岗8732人,占总用工人数87%,基本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 记者 程宦宁)连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金融服务再给力,为企业稳产复工按下“快捷键”。
各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管理部门沟通对接,对企业进行清单制管理,筛选梳理复工复产企业、重点项目清单,积极为企业设计复产复工资金需求方案,采取开辟专属受理绿色通道、预留专项额度保障企业用款需求、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加强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和项目,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提高应急贷款审批效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截至目前,辖内银行业为州内企业复工复产发放贷款1.9亿元,为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0.26亿元。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加快研发疫情期间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合理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续贷等举措,帮助纾困解困恢复生产。
(记者 程宦宁)连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统筹协调,强化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就业不放松,就业服务不中断。
全州各地区积极推行线上公共就业服务,通过“青海人社通APP”“海西州手机就业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平台,采取不见面服务,避免出现人员密集办理业务的情况。
开展线上服务,利用各地电子屏幕、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积极推送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举措,广泛收集各单位、各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及时将岗位信息发布在“青海人才市场网”“海西州手机就业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平台,组织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网上应聘,确保就业工作不断档。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手段,自主开展岗前培训、新招用和转岗人员网上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促进就业创业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支持自主创业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统筹使用就业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切实减轻疫情期间企业负担,助推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同时,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未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按个人缴费的70%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