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四周年】保护长江源头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四周年之际,作为长江源头的青海,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把“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要求和根本遵循,用生态理念守护长江,协同长江经济带发展,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不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位于全国前列。2016年9月,作为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先后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努力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  基本改变了‘九龙治水’局面,初步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德海:按照国家公园的这个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牧民在放牧的同时参与到我们三江源长江源区的保护上来,这样的话,我们的保护成效很好,现在我们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参与保护的牧民达到一万七千多户

据了解,为实现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形成“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已经有近万人端上了“生态饭碗”。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德海:经过多年的监测,我们出省的水的流量,像长江这个区域能够达到将近200亿立方,都是在二类水质标准以上。

如今,长江源头一些重要的生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更加稳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了解,长江源区干流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二类以上标准,状况优良,经沉淀、过滤等常规净化处理即可供生活饮用。与2005年至2012年间的输水情况相比,包括长江源在内的整个三江源地区近年年均向下游多输送近6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

不仅是水质的变化,在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改善还体现在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上,仅2019年在长江源区域内就记录到雪豹完整标记领地行为,金钱豹、水獭、黑狼等稀有罕见野生动物也频频现身。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德海:尤其是像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这些数量都是明显增加,还有一些多年没有见到的物种,现在也能见到了,而且有一定的种群数量的生存。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我们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转换新的保护理念,树立这种大局观念,长江源头 中华水塔能够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