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1奋力书写大美青海生态底色


我省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立省之要,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奋力书写大美青海生态底色。

 

近些年来,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已成大天鹅的越冬地;果洛州玛多县斑头雁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青山绿水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蓝天白云成为大美青海的标识。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任勇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们就是按照中央提出来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的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和这个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协作,共同推进保护地的改革,推进民生的推进和改善民生的发展。”

 

全力守护“江源绿”“青海蓝”,是青海最大的责任。我省全面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继续以两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强力推进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促进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今年1到10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主要城市西宁海东两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5%。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干部徐培君说:“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各项治理措施,促进全省空气质量改善,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结合“碧水保卫战”部署,我省坚决打好黑臭水体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今年1至10月,全省列入国家考核的19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全省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省生态环保厅水生态环境处干部王雅贞说:“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全面开展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确保了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省500个村庄参与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4个已完成整治全覆盖的县实施提档升级。项目完成后,全省累计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4015个、占总数的90%以上。同时,全省还完成了28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2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和贵德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命名。

 

青海省生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副主任郭义凯说:“争取在2020年实现咱们全省农牧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全覆盖;会同省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牧区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农牧区环境治理,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的一些使用技术,使环境整治项目继续科学化、规范化。”

 

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河湖鱼翔浅底,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如今的青海,正在坚决扛起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开创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