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修:珍惜生命,远离“野味”!
美篇作品
《冠状病毒再敲警钟!
一一珍惜生命,远离“野味”》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葛玉修,是一位有着“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青海环保卫士”美誉的生态环保摄影家,获得过“北京奥运火炬手”“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环保卫士”“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1995年以来,葛玉修数百次深入青海湖、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拍摄野生动物图片数十万幅。他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镜头记录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传达出强烈的社会呼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葛玉修拍摄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
2002年以来,葛玉修在全国举行了560余场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益演讲,将一己之力变成公众行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经历过SARS之后,他的演讲主题,就多了一个不变的重点——“拒食野味”。他说:“我每每发问中国的野生动物集中在哪里?现场人们会有各种回答。但出乎他们意料的则是在‘餐桌’上!”他呼吁人们,不购买、不使用、不食用珍稀野生动植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葛玉修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员,许多同志上前线杀抗疫‘敌’,我们就尽全力保卫好后方。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就交给我们吧!”他专门制作美篇作品,劝告人们“善待野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
正如《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简称“公民十条”)中所提出的,“呵护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葛玉修看来,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野生动植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翼。敬畏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