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新老”双城
来源:青海长云网 | 作者:昆小仑 | 发布时间: 2019-12-09 | 1878 次浏览 | 分享到:
继续来看“读城记|新型城镇化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今天节目的关键词是“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地理差异、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各个城镇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一些地方采取“双城共建”的模式,“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

继续来看“读城记|新型城镇化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今天节目的关键词是“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地理差异、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各个城镇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一些地方采取“双城共建”的模式,“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

这天上午,化隆县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尕藏加再次敲开化隆县主管城建副县长的办公室门,商量拉面产业园建设的有关事项。

海东市化隆县副县长尕藏加:贾县好,你好,这有个事儿想跟您对接一下。关于青海拉面创业产业园的这块,现在我们这个本子已经出来了,整个群和小镇的一个大的规划当中有啥碰撞的,其他重叠的,有没我就想给你问一下。

海东市化隆县副县长 贾福祥:产业园这个方面,我们对投资有一个总体规划,还要做好一个衔接,不然的话会出现问题,我先把再把总体规划给你拿一下。

像这样的“携手”讨论,这两位副县长已经进行过多次了。2016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海东市化隆县群科镇上榜。

海东市化隆县副县长 尕藏加:目前拉面特色小镇它主要包括5个大的板块,目前这个土地条规这些已经完成土地招拍挂,马上就能手续都能办完,我们争取在明年的3月份要全面启动。

按照规划,群科小镇以群科新区为项目基地,围绕拉面中央大厨房建设,打造拉面产业集聚发展、黄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养老为一体的拉面特色小镇。其中,规划占地面积约240公顷的拉面产业园是群科小镇的支撑产业,已经完成相关规划。

海东市化隆县副县长 贾福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我们一个滨河公园,占地83亩,这也是我们拉面特色小镇沿黄一平方公里的一个板块,他总投资是将近6800万,到今年10月底就可以全部交付使用。

依托“青海拉面”品牌效应和产业基础,在省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拉面产业孵化基地”和拉面电商平台已经发挥效能。在这里,对拉面文化、厨具餐具、食材原料、劳务输出等做出了全面地展示。根据实名制信息统计,目前化隆县在全国有17300多家拉面馆,11万人从事拉面行业,每年产值在100亿以上。

海东市化隆县地方产业品牌培育促进局 工会主席 韩秀梅:我们这店里面的实体店里面的都基本上都是市面上销售的这一部分,然后我们基础部分产和供这方面,我们下一步想进入咱们的拉面产业园区里面。

拉面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不但推动了拉面经济扩面、提档、升级,还加快了群科小镇新型城镇化发展,拓展了群科新区的城区规模,由此吸引了省外创业的350家拉面企业家和经营户返乡创业。

诺尔曼拉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韩晓峰:我们也是想要抢占这个先机,把咱们的一些特色拉面的一些特色,包括我们现在有一个咱们自己的拉面汤料研究中心他是在平安我们也是吧打算把这个研究中心往后逐步放到群科来。

在离群科镇42公里的地方是化隆县政府所在地巴燕镇,海拔2800米。这里地势南高北低,四面环山,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受限。2006年,化隆县启动了群科新区建设,依据双城共建的思路,“紧凑发展巴燕镇”,老县城的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

海东市化隆县建设局办公室主任 李生寿:巴燕镇规划完成之后是一个比较紧凑型的,因为它低于条件限制,我们群科新区是新兴城市,我们在规划方面是初期就采用了新的理念,它规划的比较合理。

为了区域间协同发展,化隆县还通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七个方面对老城区进行全力打造。

海东市巴燕镇西夏村的村民 冶军:从我记得起我们化隆县已经做了好几次的治理,往年有好几次,今年的力度最大。换了这些门窗。粉刷墙壁。将路上的旧砖拆了之后,铺了新砖。

新老城区携手,既区域协同并进,又实现了城乡统筹,两个城区一东一西,双手合力,推动整个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海东市化隆县副县长 贾福祥:这边是利用黄河做一些文章,那上边就是因为是老县城,上面这块我们今年也安排了项目,就是美丽城镇把整个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做了一个提档设计升级,所以说,虽然双城建设,但我们两个城市之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没有主次之分同等的地位去发展。


热点
精彩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