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西宁市城东区行政服务中心举行城东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孵化基地揭牌仪式。

残疾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业培训孵化基地的建立,对帮助残疾人特别是智力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残疾人的自主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东区残联白丽萍理事长表示,心智障碍青年接受支持性就业服务的过程,就像在给他们和全社会打开了“天花板”——参与工作,让以往在家庭中过度依赖父母或被“过度保护”的心智障碍者能够快速成长,学会灵活应变各类问题,变得更加的独立;而企业则会获得一个更加稳定的员工,同时也让组织文化变得包容、开放;对全社会的意义则是在于心智障碍者的独立性增强,长期社会投入特别是在托养服务方面的成本将大大减少。下一步,城东区残联将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残疾人特别是智力残疾人的特点,借助城东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孵化基地这个平台,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牵手企业搭建畅通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援助辅助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项目,使更多残疾人得到稳定就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让残疾人及其家庭生活得有尊严、有品质。



青海能量负责人马丽认为,系统性改善促进心智障碍者的就业,需要整个社会从“投资”未来和权利保障的角度“双管齐下”,系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衔接教育体系;采取系统建立信息反馈和监察督导,减少、杜绝“挂靠式”假就业等措施,切实推进残疾人特别是就业困难的心智障碍者的就业及社会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