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西宁解放日
来源:昆仑新视听新媒体部 | 作者:kunlunnews | 发布时间: 2020-09-04 | 27194 次浏览 | 分享到:
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抵达西宁,结束了军阀马步芳家族对于青海40年的反动统治,宣告西宁正式解放。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防空警报试鸣的通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检验西宁市人民防空警报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提高广大市民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西宁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20年9月5日上午10:00-10:11进行防空警报试鸣(范围为西宁市区和湟中区鲁沙尔镇、多巴镇,大通县桥头镇,湟源县城关镇)。请各单位、全体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秩序,并注意辨别熟悉防空警报信号。

西宁市人民政府 



1949年9月5日
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
青海省会西宁


19499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先遣侦察队600余人抵达西宁,西宁解放。

解放军高举“热烈庆祝西宁解放”横幅入城

96日,第一军第二师五团在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王尚荣的率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隆重的入城式,受到西宁各族各界群众两万多人的热烈欢迎。

彩车和游行队伍徐徐通过涌满人群的西宁大街

19499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冼恒汉任军管会主任,张国声任副主任,刘枫、钱平任市长、副市长。9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代行省人民政府职权。1950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西宁市为青海省的省会。

解放军进城,万人空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494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解放全国人民。在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立即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下,英勇进击国民党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的军队,开始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解放军入城仪式上的炮兵队伍

518日,逃出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任命马步芳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统一指挥国民党西北诸军。马步芳等所部立即沿渭河两岸和西(安)兰(州)公路两侧,向西安和咸阳等地发动反扑,妄图克西安,出潼关,下陇海湘鄂,以解救正在逃跑途中的国民政府。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于54日发起陕中战役,很快解放了西安和关中大片土地,至617日歼敌4万多人,击退了敌军的猖狂反扑。7月中旬,第一野战军遵照毛泽东 “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在扶风、眉县等地围歼胡宗南主力4万多人,迫使青、宁二马后撤平凉一线。

西宁民众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8月初,陇东战役结束。84日,彭德怀下达了歼青马主力于兰州的进军令。820日,第2、第19两兵团逼近兰垣,于21日向据守兰州的青马主力第82军、第129军等部发起攻击。22日,第1兵团解放临夏、威逼敌之侧后,严重动摇青马军心。24日,马步芳逃离兰州。25日拂晓,攻兰解放军部队发起总攻,经过竟日血战,连克敌军主要阵地,歼青马主力。26日上午,甘肃省会兰州解放。

兰州战役告捷,我军群情振奋
1兵团立即从临夏起兵,向循化和永靖前进

826日,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命第1军、第27万多人,分别从甘肃永靖、临夏出发,以钳形攻势攻取西宁;令第1兵团附属第62 军之第184师、第185师和第2兵团的第3军第8师共3万多人跟进于后。马步芳见大势已去,遂伙同其军政要员、眷属席卷历年搜刮的民脂民膏白银100多箱、黄金3万多两,于827日至91日,从西宁先后乘美国飞机逃往重庆、广州等地。

藏族民众代表向王震将军献哈达

1军前锋部队于194995日解放了青海省会西宁市,统治青海38年之久的马氏家族政权宣告结束。不久,王震率第2军相继抵达西宁。流窜于湟中上五庄、海晏三角城的青马残部1000多人,于98-11日先后缴械投降。王震审时度势,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命进至民和、乐都一线的第184、第185、第8等师返防甘肃,亲率第2军北出祁连,为进一步解放甘肃河西及新疆进军。奉命驻防青海的第1军兵分多路,解放尚未解放的青海各地。至9月底,民和、循化、化隆、乐都、湟中、湟源、互助、大通、共和、贵德、门源、海晏和西宁等13县、市相继解放。玉树专员马峻和同德、兴海、曲麻莱等地青马政权官员相继表示归附。果洛、河南、刚察、同仁、祁连、都兰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或派代表或亲自到西宁,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竭诚拥戴。到19505月,青海1市、1专区、2个设治局、3个县级区、16个省辖县全部获得解放。


前卫部队翻越空气稀薄的达里加山



解放初期的西宁

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难忘曾经的那些日子,

再也回不去,却是最美的时光。


远去的西宁古城,古城墙很厚
买卖人也不少,西宁自古就是贸易重地


水磨,上世纪的西宁还是很流行的
利用水带动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西宁大街一角
看上去和小时候的农村差不多,都是平房


上世纪西宁的莫家路桥
中间靠右的一角是古城墙



上世纪西宁的西门口,左侧是人民电影院
当时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
电影都是黑白的


农村二牛抬杠
当时没有“农村人”,都自称庄稼人
水利不是很好,都是靠天吃饭


读书的放羊娃,一脸认真
    

扭秧歌的西宁娃


改建中的大十字,行人挺多

建国桥,
远处框架是当时修建的(老)火车站



如今的西宁,旧貌换新颜

转角遇公园,随处见绿景,
高楼拔地起,流水城中过……
西宁的“颜值”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山水美。
              



美丽夏都·幸福西宁

中心广场

新宁广场


火车站
   

幸福西宁·绿色交通   


城北区北川河湿地公园



海湖新区共字桥晚霞,车流高峰期


海湖新区唐道·637夜景



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童梦乐园


幸福生活圈带来的变化,
沿着公园走上一圈,
锻炼、消食、看美景,什么都有了


小宝贝们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西宁市市民中心运行,
让市民办事“多门”变“一门”


西宁的每座人行过街天桥加装了直升电梯,
方便市民出行



资料:综合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青海省档案馆、青海省图书馆、西宁市档案馆、西宁市委党校、西宁晚报,老视频/青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媒资版权部,西宁图片/网络





点 看 5G  “
 码” 上 办 理




广 告

热点
精彩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