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新区:宜业宜居的智慧生态园区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kunlunnews | 发布时间: 1906天前 | 909 次浏览 | 分享到:

 河湟新区:
宜业宜居的
智慧生态园区

记者 赵睿

如果十年前你来过这里,你会发现,十年后的这片土地上,绿色更多,空气更好,设施更先进,产业水平更高,生活环境更优美。

20189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更名为“海东河湟新区”,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这既是西宁和海东的桥梁纽带,也是我省目前唯一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的新区。

这是省委省政府在实施“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背景下批准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新区。海东河湟新区按照省委书记王建军“精明收缩,着眼四季,颜值革命,注重内涵”四句话要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土地储备优势,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努力建成我省西宁—海东两市交通节点之间宜业宜居的智慧生态园区。


绿色典范新区

从西宁市中心广场出发,驱车约半个小时从G6京藏高速海东收费站驶出,即可到达海东河湟新区。当小型车辆限速由高速80km/h降至公路40 km/h,眼前两段路上风景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全是植物,即使在萧瑟的冬季,也不觉荒凉。

两年来,海东河湟新区按照“西宁海东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青山如黛、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从2012年至今,我在区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植树。高速公路两侧、企业和居住区周边、未建设区域的土地上,都留下过我们绿化的足迹。”牛源山目前是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参加工作至今,他感觉最有成就的就是绿化硕果。不仅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还因为他工作的这个地方曾经是他的家乡。

牛源山的家乡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乡东庄村七社。据他回忆,20世纪初,这个区域是工业重地,由于产能落后,污染较严重,加上此地是来往西宁和海东的必经之路,为数众多的大型车辆的尾气排量大,是个大家都不“待见”的地区。

2010年之后,海东工业园区成立后,绿化工作步伐加快,“在省委省政府的引领下,临空综合经济园逐渐从大工地变成了绿化地,2015年完成了南山绿化项目分配的160公顷,2016年实现区内绿化全覆盖,并一直在推进景观打造。”牛源山介绍。

而今,园区正逐渐构建成山、水、林、田、湖、城融一体的生态系统,一个生态优美的绿色典范新区日趋成熟。


绿色系统宜业区

海东河湟新区成立以来,坚持以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为目标,向产业发展、绿色发展要答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新区,新区生态形象明显提升。“我们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城。”负责海东工业园区环境监督工作的吴亚文说。

每天,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群里,都会收到当天的大气监测报告。据吴亚文介绍,新区内有生态环境部在海东设置的国家级的空气自动站监测站,这对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不断改进的动力。“目前,我们对区内所有生产企业的排放要求都非常严格,一年下来的效果也都高于我们的预期。”吴亚文说,由于园区内有排污、排废的企业都配备了相应的处理设施,并随着环评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青海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的废物都有专业企业进行回收,其排放数据一季度一更新。同时,园区也不断提高对进入企业的严格审核及限制标准。此外,园区采取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管网与道路同步敷设,分别累计敷设污水和雨水管网46.4公里,实现工业用水系统与生活用水完全分离,确保用水的安全性。截至目前,中小企业园工业污水处理站已投入运行,平西工业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已建成,具备处理污水的能力。

区内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地下管网工程和变电所、配水厂、调压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并投用,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的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设施更加现代化,并向智慧化延伸。


绿色山水宜居区

走在海东河湟新区的道路上,两旁的树木和花草,令人仿佛身入园林,其间的工厂、企业也融入风景中。在区内,你几乎找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即便是目前未使用的地块,也都植上了各种经济苗木。

新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开展“绿交通、绿河谷、绿屏障、绿庭院、绿厂区”行动,相继实施了平西高速两侧景观林区十八条道路景观绿化、柳湾遍地生态水系公园、物流商贸中心三号路景观绿化、平西经济区南山绿化、高铁新区庭院绿化等13项永久性绿化工程。同时,对新区尚未安排项目的裸露地全面绿化,实现裸露土地全绿化、全覆盖,累计投资97452.22亿元,栽植各类苗木1014.12万株,绿化面积达2222.59公顷,绿化率达到了60%以上。

在新区,不论是商务中心,还是标志性建筑,都被纳入综合公园、主题公园、社区公园中进行打造。绿地城际空间站项目区生态水系、哈拉直沟河景观治理、纬五路南侧湟水河边坡景观治理等项目的启动,有效改造提升现有水系及绿地;利用高速公路两侧、河道两侧空间,营造大尺度联接南北两山的绿色廊道,依托柳湾水系、平安心湿地公园等,塑造滨水活动空间;适度规划保留河湟新区西区农耕体验,营造花海景观,创造四季有花的都市田园风光,形成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山水林田湖共存的良好生态格局。

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新区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城市,配备智能基础设施,建造绿色智慧城市。高铁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生东说:“如今,河湟新区已经不仅是连接西宁和海东之间的通道和重要的工业、物流站点,而是一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优美园地,正如居住在此的老百姓说的,出门就见美景,抬脚就进都市,两边的市里我们都不去啦!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