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残疾人优惠便民政策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省残联梳理形成了《青海省残疾人优惠政策便民服务指南》。学习使用指南过程中,其中相关政策措施有新规发行的,请以最新发布的政策规定为准。
基本医保残疾人康复项目
(一)政策依据:《关于转发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的通知》(青卫农〔2010〕31号);《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
(二)主要措施:
38.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康复项目有哪些?
答:以康复治疗为目的的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康复综合评定、吞咽功能障碍检查、手功能评定、平衡试验、平衡训练、表面肌电图检查、轮椅技能训练、耐力训练、大关节松动训练、徒手手功能训练、截肢肢体综合训练、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测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职业功能训练、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言语能力筛查。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一)政策依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青政〔2018〕7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青海省残疾儿童异地康复救助经办服务的通知》(青残康办〔2022〕2号)。
(二)主要措施:
39.什么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指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
40.哪些人可以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
答:符合条件的0-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和7-17周岁持残疾人证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儿童和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残疾儿童;残疾孤儿、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儿童;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
41.怎样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
答:残疾儿童监护人需携带残疾儿童、监护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残疾儿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定点康复机构诊断证明)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提出申请。
42.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有哪些?
答:(1)0—6岁残疾儿童:①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费每人每年最高补助0.5万元。②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每人最高补助1万元,人工耳蜗植入费每人最高补助6.6万元。③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费每人每年最高补助2万元。④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平均每人最高补助2万元。⑤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平均每例最高补助0.1万元,假肢、矫形器适配每例最高补助0.5万元。
以上经费包含评估、适配服务费。
(2)7—17岁持证残疾儿童:①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最高补助0.2万元。②听力、言语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费每人最高补助6.6万元。③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最高补助0.8万元。④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每人最高补助0.8万元。⑤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每人最高补助0.8万元。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平均每例最高补助0.08万元,假肢、矫形器适配每例最高补助0.4万元。
以上经费包含评估、适配服务费。
43.残疾儿童异地康复救助范围和对象有哪些?
答:(1)有康复需求且办理了省内所属县(市、区、行委)居住证的残疾儿童,需要在省内康复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居住证所在地残联或户籍所在地残联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由申请受理通过所在地承担康复救助费用。
(2)有康复需求且办理了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居住证的本省户籍残疾儿童,由残疾儿童监护人自主选择居住证所在地残联或户籍所在地残联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由申请受理通过所在地承担康复救助费用。
(3)有康复需求但无法办理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居住证或无法享受居住证所在地康复救助服务的本省户籍残疾儿童。
44.怎样申请和办理残疾儿童异地康复救助?
答:(1)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异地康复救助服务申请。
(2)审核: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在4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对满足条件的残疾儿童,开具精准康复服务审批表或转介单(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审批盖章)。
(3)救助:经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审核,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可选择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救助服务。所选康复服务机构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康复服务机构必须是中国残联网站公布的县级及以上残联确定的定点服务机构。②康复服务机构所在的县级残联同意代为实施康复服务监管。③康复服务机构与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签署服务协议。
(4)结算: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发生的费用,经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审核后,先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进行结算;剩余部分和未参保残疾儿童发生的费用,与定点康复机构按照户籍所在地县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直接结算。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根据定点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情况和康复服务协议履行情况,每季度结算一次康复服务费用。